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暴富的梦55,(https://xueqiu.com/1823912481/331776806)
曾几何时,特斯拉(Tesla)被视为汽车行业的颠覆者,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更是被捧为“硅谷钢铁侠”,代表着人类科技与环保的未来。然而,随着特斯拉市值飙升至万亿美元,成为全球几乎所有其他汽车公司市值的总和,其光环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资本泡沫、市场垄断和地缘政治博弈的争议。马斯克,这位曾经的“屠龙少年”,如今却成了自己曾经反对的“恶龙”。
1. 万亿美元泡沫:特斯拉的市值神话何时破灭?
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突破1.2万亿美元,超过了全球前十大传统车企(丰田、大众、奔驰、宝马等)的市值总和。这一数字令人咋舌,因为特斯拉的年销量仅占全球汽车市场的2%左右,远低于丰田、大众等巨头的千万辆级别。
资本狂欢,还是泡沫狂欢?
市盈率(P/E)高达200倍以上,远超苹果(30倍)、微软(35倍)等科技巨头,甚至比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亚马逊还要疯狂。
自动驾驶画饼充饥:特斯拉的“完全自动驾驶(FSD)”至今仍是L2级辅助驾驶,却长期被包装成“革命性技术”,以此维持高估值。
马斯克的个人营销:通过推特炒作比特币、狗狗币,甚至用“特斯拉接受比特币支付”等噱头拉高股价,最终却迅速撤回,被质疑操纵市场。
泡沫终将破灭?
2022年,随着美联储加息,特斯拉市值一度腰斩,但仍维持在8000亿美元左右,远超其实际盈利能力。市场终将回归理性,而特斯拉的估值泡沫,或许只差一次“黑天鹅事件”就会崩溃。
2. 中国救了特斯拉,特斯拉却狙击中国车企
2018年,特斯拉深陷“量产地狱”,Model 3迟迟无法交付,公司濒临破产。关键时刻,中国上海超级工厂以惊人的速度建成投产,让特斯拉奇迹般地起死回生。
中国的“救命之恩”
政策绿灯:特斯拉成为首个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,享受土地、贷款、税收等全方位支持。
供应链优势:中国完善的电动车产业链让特斯拉成本骤降,Model 3/Y价格大幅下降,销量暴涨。
中国市场贡献:2023年,特斯拉全球销量180万辆,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超30%,成为最大单一市场。
恩将仇报?特斯拉如何狙击中国车企
然而,特斯拉并未投桃报李,反而在美国市场极力阻挠中国电动车品牌:
游说美国政府:马斯克多次公开反对拜登政府的电动车补贴政策,认为中国品牌(如比亚迪)会“威胁美国汽车业”。
关税壁垒:特斯拉受益于中国低成本供应链,却支持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,阻止比亚迪、蔚来等进入美国市场。
舆论战:马斯克曾嘲讽比亚迪“技术落后”,但如今比亚迪销量已超越特斯拉,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。
中国救了特斯拉,特斯拉却成了中国电动车出海的最大障碍之一。
3. 马斯克的“宗教式营销”:用火星梦掩盖资本游戏
马斯克深谙营销之道,他将特斯拉塑造成“拯救地球”的环保先锋,将SpaceX包装成“人类登陆火星”的救世主。然而,剥开华丽的外衣,一切不过是资本的游戏。
“火星殖民”还是“资本收割”?
特斯拉的“环保”人设崩塌:特斯拉电动车虽然减少碳排放,但其电池供应链(如刚果钴矿)涉及严重的童工和环境污染问题。
SpaceX的“火星梦”只是融资工具:星链(Starlink)被曝军事化用途,而“火星移民”更像是一场科幻骗局,目的是吸引政府和风投资金。
马斯克的“多重身份”冲突:他既是特斯拉CEO,又是SpaceX、X(推特)的老板,还涉足脑机接口(Neuralink)、隧道公司(Boring Company),但这些项目大多亏损,依赖特斯拉的现金流输血。
中美博弈下的真面目
在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下,马斯克的真实立场逐渐清晰:
一边赚中国的钱,一边配合美国制裁:特斯拉依赖中国供应链,却支持美国对华芯片禁令,甚至被曝向美国政府提供中国特斯拉用户数据。
“技术开源”谎言:马斯克曾宣称“开放特斯拉专利”,但实际上,特斯拉的核心技术(如4680电池、一体化压铸)仍严格保密,中国车企的崛起靠的是自主研发,而非特斯拉的“施舍”。
马斯克并非“人类之光”,而是一个精明的资本家,用科幻梦想掩盖商业垄断。
结语:屠龙少年终成恶龙
特斯拉从一家创新公司,蜕变为市值泡沫、市场垄断和地缘政治博弈的象征。马斯克从“改变世界”的理想主义者,变成了一个利用资本、舆论和政府关系巩固自身商业帝国的“恶龙”。
特斯拉的万亿美元泡沫终将破灭,因为市场无法永远为梦想买单。
中国救了特斯拉,但特斯拉却成了中国电动车出海的拦路虎,这是商业的残酷,也是博弈的现实。
马斯克的“火星梦”只是资本游戏,他的真正目标从来不是拯救人类,而是建立一个横跨汽车、航天、社交媒体的商业帝国。
特斯拉的故事,正是资本主义下“创新-垄断-反噬”的经典案例。当屠龙少年坐上恶龙的宝座,他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誓言?或许,答案早已不再重要。